宁静致远和静以致远有何区别

2024-05-02 21:18  10阅读

“宁静致远”和“静以致远”是一个意思,只不过后者多表达了一层因果关系。

“宁静致远”和“静以致远”是由对联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”衍生出来的,出自诸葛亮的《诫子书》。意思是: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,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。语浅而意蕴深刻,充满了道家哲理。

《淮南子:主术训》片段:人主之居也,如日月之明也。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,侧耳而听,延颈举踵而望也。是故非澹泊(同:淡泊)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,非宽大无以兼覆,非慈厚无以怀众,非平正无以制断。

扩展资料:

“非宁静无以致远”,“宁静以致远”,“静以致远”,“宁静致远”等词语都是一个意思,不同的语境用以不同的词。都是指静以修身的境界。

古人云: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”。如果一个人在多数情况下都能拥有宁静的心态,他才能够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远,在事业的高峰上攀得更高。

《大学》讲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”。要想获得内心的静,源于心有所定,心有所属,心有所志;而“心定”的前提就是首先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,和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人生目标,这就是“知止”,即孔子所说的“志于道”。

当有了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标之后,心才能定下来,就不会被外在各种诱惑所吸引,不至于歧路亡羊、四顾茫然。心定之后,才能做到内心的贞静。

参考资料:

百度百科-宁静致远

是万物之灵,人不仅需要物质生活享受,更需要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,这是人的品质和素养和体现。商品经济社会,各种诱惑越来越多,不少人的物欲也越来越大了。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只注重物质生活的享受了。却对精神生活和追求十分淡泊了。

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,时代的进步,面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,在哪五颜六色,歌舞升平,诱惑多多的多彩社会中,一个人要想立足于社会,保持一个健康快乐的心态,还是需要从繁而就简,将物质生活过得简单一些,将精神生活过得丰富一些,如此,在这个多姿多彩的社会中才不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,才能将日子过得既丰富多姿有滋有味,还能使自己的益健康快乐真正持久下去,这就叫淡泊名利,宁静致远。

古人云:“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,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”。这就是说,你赚的钱再多,一个人享受物质生活总是有限度的。有了钱,大吃大喝,大玩大乐,只能吃出病来,乐极生悲。现代社会,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多普遍提高了,但人们的经济水平却不尽相同,有富裕者,有温饱者,还有极少数贫困者;一个人不管你有多么富有,你多么有钱,一个人享受物质生活总是有限度的。钱再多也不能没有节制的胡花乱用;物再多,也不能没有节制的胡用而享受,好吃的食品再多,也不能放开肚皮胡乱海吃。奢侈了,浪费了,胡吃海喝了,不仅身体会受到处罚,还会遭到天的报应。真可谓是“人在行,天在看”,上天是有眼的,谁也不能违背天道和人意。

一个人如果过分地追求物质生活上的享受,时间长了,就会使人养成贪得无厌的心态,有的人就是人心不足而蛇吞象。看看一些贪官,原本他们的工资待遇就很好了,可在物物欲的诱惑下,还是不满足自己的贪心,非要去干贪污受贿的事情,来满了物质上的贪欲,其结果是落得了进牢房的可悲下场,这就是贪欲的最终结果。

现代社会,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,人的欲望也越来越大,做人就要有自己的主心骨,一定要守住人生的道德底线,不能使自己物质欲望过大,不能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上的富有和享乐,不然,慢慢就会滑向物欲的深渊,而不能自拔,最终是要吃苦果子的。人享受物质生活是有限度的。这个限度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望,不能只图享受,眼睛只是死盯着一个钱字,没有一点儿精神生活追求,以为只要有了钱就是唯一的幸福和快乐。

人是需要精神追求的,而且只有精神生活的享受才是无限的。一个人对精神生活追求的越高,人的思想品位也就会越高,其人生境界也会越高,幸福快乐也会越多,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更加丰富,人的内涵也就越深厚。在精神享受方面,可以读万卷书,行万理路;可以琴棋书画,可以吹拉弹唱,总之十八般武艺可以去品味,也可以样样精通,如此,就成了精神生活上的富翁。物质生活过得太丰富了,享乐太多有时会影响身体健康,病从口入,好多人的病就是吃出来的。一个人只要有吃的,有穿的,有住的,在这个层面上,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质生活了,而是精神享受。